公司新闻

中国版黑鹰魔改款!直-20T曝光:能打、能运、能救,作战黑科技

2025-09-30 1

计算机兵棋推演的结果,揭示了一个直-20T中队——也就是12架直升机——在连续72小时的作战中所能发挥的效能。数据显示,它们能有效控制7。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这个范围相当于3个武直-10团才能覆盖的作战面积。

在2023年的朱日和演习中,蓝军部队就运用了这种直升机,并且采用了一种名为“蛙跳”的特殊战术。他们将一个中队的直升机分成两组:六架负责直接进行火力打击,另外六架则不挂载武器,而是作为弹药和油料的运输机,通过在前线寻找简易场地,轮流为攻击组进行快速补给 replenishment。

这种战术的效果是显著的,蓝军部队在八小时内,成功摧毁了红军部署的四十二个装甲单位,而自身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损失了一架直升机。这种战果表明,直-20T在特定战术体系下,其作战效率远超传统武装直升机编队,尤其是在广阔地域的持续作战能力上。

总载弹量达到1。8吨,相当于武直-10最大外挂的1。5倍。

支持这种直升机的人,经常会引用西部战区司令部的一份报告。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直-20T的部署,让高原地区的火力反应时间得到了大幅度的缩短——从以往需要的六个小时,减少到了现在的九十分钟。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它的改装方案,最初源于2019年的一次高原作战需求论证。当时,陆军航空兵部队在中印边境的对峙中,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传统的武装直升机,比如武直-10,它们的航程受到了很大限制,根本无法在广阔的西部战区实现全面的、有效的火力覆盖。

这个现实问题,催生了直-20T的诞生。工程师团队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在现有的直-20运输型直升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装。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在保留原机体百分之八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武器化和功能化增强。他们为其设计并加装了新的短翼。

中国版黑鹰魔改款!直-20T曝光:能打、能运、能救,作战黑科技

这些短翼上,安装了四联装的复合式挂架。每一个挂架,都能够混合搭载两枚CM-501G型导弹,再加上一个19管的火箭发射巢。这样的设计,让它的武器挂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赋予了它执行多样化打击任务的潜力。

CM-501G导弹的双模制导系统,是专门为了应对高原复杂环境而进行优化的。它的激光引导头,采用的是128×128元的锑化铟焦平面阵列,这种技术,确保了它在高原地带强烈的日照干扰下,仍然能保持0。05度的角分辨率,精确锁定目标。

加拿大28预测

它能干啥?


导弹的红外成像模块,则整合了深度学习算法。这个系统能够自动对比所捕捉到的目标热辐射特征,并与内置数据库里的各种装甲车辆图谱进行匹配识别,从而提高打击的准确性,减少误判。这套系统还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

导弹在离开发射架之后,飞行员不必再持续进行引导。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数据链接收来自无人机或者其他信息节点提供的目标修正信息,自主飞向目标。这种能力,大大提高了飞行员的战场生存率,也让攻击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实弹测试的结果也验证了这套系统的可靠性。在海拔五千米、风速达到每秒十五米的复杂气象条件下,直-20T发射的CM-501G导弹,对移动中的坦克靶车,首发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二。

作战半径仍达到2000公里,足以从和田基地直飞中印实控线再返回。

在一次红蓝对抗演习中,这个双模制导系统的特殊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当时,红军的电子对抗部队,对蓝军的攻击机群施放了强烈的激光干扰。这导致蓝军的武直-10发射的AKD-10导弹,在飞行末端偏离了目标三百多米,完全失去了准头。

几乎在同一时间,由直-20T发射的CM-501G导弹,在探测到激光信号被干扰后,系统自动切换到了红外成像制导模式。最终,这枚导弹无视了干扰,仍然准确地命中了那辆正在高速机动中的99A主战坦克靶车。

直-20T的驾驶舱,也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原来运输型号飞机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传统模拟仪表,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三块十五英寸的多功能液晶显示器,右侧的副驾驶位置,还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武器控制台,专门用于操作机载武器。

有啥不好的地方?


围绕这款直升机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它的任务适配性上。国防大学组织的一次兵棋推演就显示,在三百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传统陆军正面交战场景中,直-20T的载弹量优势,很大程度上被武直-10优异的机动性所抵消。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它的生存能力。由于它的机体脱胎于运输直升机,尺寸较大,雷达反射截面积也相应更大。推演数据显示,在面对拥有完善防空导弹系统的敌人时,直-20T在威胁区的生存率,比专业的武装直升机要低百分之二十二。

最核心的一个争议点在于:这种“多面手”式的设计,是否真的能够完全替代那些在特定领域做到极致的专业机型?就像美国曾经耗费巨资的“科曼奇”隐身侦察攻击直升机项目一样,最终的失败揭示了一个道理——过分追求兼顾运输与攻击,很可能导致两个方面都无法做到最好。

为应对高原电磁环境,机身遍布的28个天线全部采用频率捷变技术,可在遭干扰时0。2秒内自动跳频。

它的优势也是那些专业机型无法比拟的。陆军装备部门经过测算,得出的结论是:在达成同等作战效能的前提下,装备直-20T机队的全部生命周期成本,要比装备同等数量专业武装直升机的机队,低百分之三十五。

这玩意儿真的省钱吗?


后勤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由于直-20T与基础的运输型直-20,共享了高达百分之八十五的零部件,这使得它的维护保障工作变得异常简单。其平均的维护工时,比专业的武装直升机减少了百分之四十,战备完好率常年都能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动力系统的改进,同样是它成功的关键。它装备的涡轴-10发动机,增加了一种高原功率补偿模式。当飞机爬升到海拔超过三千米的高度时,这套系统会自动将涡轮前的温度提升六十七摄氏度,以此来弥补因空气稀薄造成的动力损失,保证旋翼的出力不会衰减。

它的主减速器,也换装了新型的钛合金齿轮。这种新材料的应用,使得主减速器在承受五千四百公斤最大起飞重量的前提下,其设计使用寿命,延长到了三千个小时。这些改进,都为它在高原地区的优异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试飞员提交的报告也显示,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原机场,携带一点五吨武器和弹药起降时,直-20T的剩余功率,仍然比专业的武直-10要高出百分之十五。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直-20T即使在满载的状态下,也能够轻松完成“跃升-俯冲”这类高机动性的战术动作,而这是许多高原性能不足的直升机所做不到的。